铁汉邮人,走基层举行小型邮展
71岁的陶铁汉是泸州市集邮协会常务理事,退休前在江阳区人大工作。“我一生爱好集邮,曾经到乡镇举办过邮展,现在是身患绝症的邮人,但庆幸的是,我的百场邮展已经成功完成。”陶老风趣地说。
2002年,陶铁汉退休后开始筹备他的“百场小型邮展”。
除到基层举行小型邮展,陶铁汉还进行专题讲座,并在讲座中赠送邮票邮品给孩子们。在“集邮文化进校园”活动中,陶铁汉走遍了江阳区内的大、中、小学校。邮展的一切费用,他个人承担。邮展的同时,陶铁汉还赠送邮票。据介绍,陶铁汉已赠送出合计新旧邮票八千余枚、小本票近100本、邮资片封上千枚。
在陶铁汉的记忆中,举办小型邮展最辛苦的是制作贴片。一个贴片,虽然只有一二十枚邮票,但要按一个主题去选票,去编排、打印、粘贴,丰富的内容,让孩子们享受到美感的同时,也学到知识,这是很困难的。“每送出一枚邮票、一个贴片,就是送出一颗火种,它一定会点燃青少年心中的集邮之火。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
身患重病,仍为学生编著集邮教材
能干自己喜欢的事,无论寒冬酷暑,陶铁汉从不怕累。2010年8月,陶铁汉顶着39度以上的高温,到三个乡镇举办了三天邮展。最后一天,他腹部剧痛难忍,几乎不能站立,同行者要他回去休息,他却坚持为孩子们上完讲座。第二天,陶铁汉到四川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原泸医附院)检查,确诊为结肠癌,癌细胞已经扩散转移到淋巴和盆腔。同年8月17日,陶铁汉接受手术,切掉病肠30多厘米。
出院后,陶铁汉经过短暂休息,又继续他的集邮和邮展。在江阳区大山坪街道康华苑社区、南城街道滨江社区,他定期开展集邮活动和讲座。2012年起,陶铁汉在康华苑社区开设了假期集邮班,每年寒暑假为中小学生、留守儿童,办邮展、上集邮课、赠送集邮品。
为方便给中小学生上课,陶铁汉自编教材《集邮知识简本》,这是他身患重病治疗期间,耗费大量精力,收集查找相关资料编著而成。全书169页、近6万字、近800幅图片,偏重实用性,具有泸州和四川地方特色。“编著本书几乎占用了我一切空余时间,每天写作十几个小时,常常凌晨一点以后才休息。”罹患癌症6年来,陶铁汉在医院进行治疗,趁着治疗的间歇,仍奔波于学校、企业、农村和社区。
“铁汉主任是铁汉,克服疾病办邮展;十年坚持不间断,百场观众百千万。”市委副书记曹建国如此评价陶铁汉。全国集邮联常务副会长谭小为得知陶铁汉的事迹后,感慨地说:“集邮志愿者陶铁汉的事迹,是泸州集邮界的光荣,是泸州集邮精神的体现,值得在全国推广”。据了解,陶铁汉先后被评为“泸州市十佳酒城五老志愿者”、四川省“五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最后心愿,把遗体献给医学事业
“父亲要捐献遗体,不是心血来潮,这是他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昨日下午,陶铁汉的儿子陶然告诉记者,2010年8月,父亲确诊为结肠癌,手术出院回家后,和两个儿子说起后事打算。“那时候,父亲说,如果在医院去世,直接将遗体捐献出来,用于医学事业。你们的孝心,要在我生前体现出来。”陶然说,起初,老母亲还有些不理解父亲,在大家的开导下,全家人都释然了。
陶铁汉患病后,仍坚持举办他喜爱的邮展。陶然说:“父亲创办的泸师附小集邮班被命名为四川省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创办的江阳职高集邮班正在接受全国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的检查验收,我们都替他高兴。”去年11月,陶铁汉的病情复发,
“父亲多次表示,去世后要将遗体捐赠给四川医科大学,让医学生们解剖,要为医学事业做贡献。病中还反复叮嘱我们要按照他的意愿执行,母亲、我和弟弟尊重他的选择。”陶然说,父亲的精神,值得他们尊敬,他会永远活在家人的心中。
相关新闻:
捐献遗体 用于医学事业
近年来,随着市民对遗体捐献的逐渐了解,我市捐献遗体或欲捐献遗体的市民有所增多。从2013年到现在,四川医科大学已经接收到6位志愿者的遗体。四川医科大学遗体捐献办公室负责人先德海告诉记者,有捐献遗体意愿的市民,在与家属商量同意后,可联系四川医科大学遗体捐献接收站13989120114,或联系市红十字会,进行登记办理。捐献者去世后,应立即通知接受单位接运遗体,并获得遗体捐献证明。
捐献遗体需要直系亲属全部同意才能实现捐献,对患有烈性传染病(如非典、霍乱等)死亡的以及高度损毁和腐败的遗体不宜捐献。遗体送达接收单位后,需立即做防腐处理。遗体教学解剖前,师生举行尊重遗体的仪式,以表达学生对捐献者的敬意,培养视病如亲的医德。捐献的遗体只能用于医学事业,绝不用于商业活动,更不会买卖捐献的遗体、遗体器官或组织。